在系統總結無害化處理成效和經驗,認真聽取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及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生產經營主體、廣大群眾意見建議基礎上,農業農村部制定了《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產品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 [詳細]
巫溪縣通過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鄉村微田園打造、農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完善、鄉風文明積分評比活動開展等舉措,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
重慶市農業執法機構運用漁政AI預警處置設施等“技防”手段,發揮護魚隊伍就近蹲守等“人防”措施作用,將多個非法捕魚者繩之以法。
5月10日,南川區石溪鎮鹽井村,村民趁著晴好天氣栽秧。我市近期雨水豐沛,正是栽種水稻秧苗的最佳時節,田間處處呈現出繁忙景象。
徐白村的芍藥含藥量高,成熟期早,又是粉紅色,招人喜歡,可以“一花雙吃”。
為了讓萬畝梨園煥發青春,目前該鎮正有序實施標準化改造。同時,為讓科技賦能梨園生產,二圣鎮正進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試點運用。
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績不俗:2021年我市農產品加工產值3656.7億元,同比增長14.6%,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又一強勁動力。
大窩社區已有13家農家樂,旅游從業者200余人,年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年經濟收益700余萬元。曾經寸草不生的大窩,已成了居民的“幸福小窩”。
今年5月是第二個全國“民法典宣傳月”,為進一步推動《民法典》宣傳進基層,近日,重慶首個鄉村民法典學習館在北碚區靜觀鎮建成開放。
近日,《重慶專訪》對話了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陳勇,聽他講述品牌打造“方法論”。
近年來,萬州區通過亞行項目建設,實現項目區農業現代化,推動項目區農村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提升項目區農民生產能力,助其增收,提升了當地農民的幸福感。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金鈴鄉政府培育開發多元化旅游產品,打造農文旅及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項目,鋪就出一條增收致富路。
如今的長坪村,產業發展風生水起,全村年人均收入達到1.7萬余元,長坪村黨支部也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5月10日,市政協常委視察團第五分團就“嚴格耕地保護 提升耕地質量”在巴南區石龍鎮開展常委視察。
課程突出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參加各種季節性種植、農作物管理等農事活動,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勞動能力,養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我市大中小學紛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引導學生養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價值觀。
據悉,為進一步提升活動影響力,組委會將通過制作快閃、海報、H5等多元化的新媒體產品,全方位展現參評對象的事跡。
重慶對宜機化項目實行“先建后補”,針對不同改造類型給予每畝1000元至2000元的補助,較好發揮了財政資金的撬動和引導作用。
日前,由市林業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聯合認定的13家首批市級森林康養基地出爐,南川區良瑜國際養生谷、山語澗森林康養度假區位列其中。
去年底,平昌縣正式啟動“巴山美村·父親原鄉”項目,在不改變原來風貌的基礎上,打造集民宿、藝術、民俗、美食、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游集散地。
重慶市文化旅游委幫扶集團入駐巫山縣竹賢鄉,推動當地發展生態旅游、康養旅游、紅色旅游、研學旅游等,努力讓竹賢鄉的美麗景色向美麗經濟轉變。
近年來,該縣通過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等綜合治理措施,共治理石漠化區域20多萬畝,讓荒山披綠變“金山”。
他探索培育“三色經濟”,發展柑橘種植、鄉村旅游等產業,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讓鄉親們過上了富裕文明生活,使下莊村實現整村脫貧。
本次招商活動中,昌都精選了48個項目,涉及特色文旅產業、清潔能源、綠色工業、現代服務業、高原特色農牧業、高新數字產業、邊貿物流等項目。
“屋頂農場”在重慶市南岸區白鶴路美心集團一棟33米高的建筑樓頂上,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除了水稻,農場里面還有辣椒、玉米、南瓜等農作物。
比如,編制防汛預案、演練等被納入河長制對區縣黨委、政府進行考核,將確保河道行洪安全納入河長制目標任務。
在重慶開州區溫泉鎮油菜基地,經市級油菜專家組測產,抽樣田塊平均畝產達到204.6公斤,最高畝產301.1公斤,畝產再創新高。
多家上市豬企發布4月份主要產品銷售情況,豬價環比有所上漲,但同比仍處于低位。預制菜走紅,引來多家頭部豬企試水。
5月7日—8日,由重慶日報、南川區委、區政府共同舉辦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理論調研活動在南川區舉行。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全面推動產業數字化,提升產業效率,為鄉村振興提供多層次、差異化金融服務,助推“三農”經濟發展。
預計2022年重慶暴雨洪澇重于常年,呈現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災害性天氣偏重,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突出的“三偏一突出”趨勢。
通過大數據征信賦能,中小養殖戶最高一次性可貸款50萬元。在大數據征信的幫助下,銀行已為榮昌的中小養殖戶累計貸款64筆、發放貸款2600萬余元。
為了提高茶葉品質,二郎村改良種植模式,采用有機肥、生物防治,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家家戶戶建立了標準化茶園。
經過10個年頭持續攻關,黃桃翠團隊培育出慶油3號油菜新品種,畝產量能達到200公斤,含油量49.96%。優質的品種獲得了農民的認可。
彭水正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國山地鄉村振興樣板。
眼下,正是藍莓成熟的季節,在重慶市渝北區石船鎮大堰村的普吉灣藍莓莊園,300畝藍莓已進入陸續成熟,吸引眾多市民前往采摘。
渝北已布置12個易澇點建設城市氣象站,推進村(社區)級預警服務站全覆蓋建設,將各鎮街網格員信息納入預警信息發布平臺。
5月7日至31日期間,市民朋友不僅可以到合川枇杷核心產地古樓鎮體驗現場采摘的樂趣,也可在網上購買枇杷。
近年來,大溪鎮充分利用酉水河資源優勢,不斷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子,壯大村集體經濟,連接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既要扮靚“顏值”,也要提升“內涵”。如何才能深入挖掘村內歷史,讓文化成為鄉村靚麗的風景線?清江鎮找到了自己的方法。
重慶云陽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論壇暨云陽縣第十五屆巴陽枇杷節開幕,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為巴陽枇杷頒發“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